當前位置:大學路 > 高考教育 >正文

寒門學子進入常春藤名校之后

更新:2024年06月24日 07:40 大學路

“階層的符號無處不在”

“階層的符號無處不在,從你穿的衣服,到你說話的樣子?!?

當埃爾·巴羅斯作為新生第一次踏入哈佛大學校園的時候,她感覺特別不適應,就好像她的額頭上刻著“低收入”3個字似的。校園里的樹那么綠,鵝卵石鋪就的道路那么精致……這些景致美好得一點兒也不真實?!跋裎疫@樣的女孩不屬于這種地方?!?

對埃爾來說,世界的顏色是灰的。她家位于紐約一個治安混亂的貧困街區(qū),街區(qū)周圍終日警笛長鳴。埃爾的父母用盡了積蓄,才從幫助貧困人群造房子的公益組織“人道家園”那里*了一處小房子。她家經常缺錢,有時連肥皂、卷紙這樣的生活用品都*不起。

突然有一天,埃爾收到了一封來自哈佛大學的錄取郵件,哈佛提供的全額獎學金也讓她付得起高昂的學費?!皬哪且豢唐鹞揖椭溃卑栒f,“我再也不用像父母一樣受苦了?!?

可是,進入哈佛之后,焦慮和失落一直沒有離開。

大學一、二年級,她在課堂上很少開口,因為擔心用錯詞,發(fā)錯音。埃爾的父母是來自哥倫比亞的移民,在家里,父母說西班牙語。埃爾出生在紐約,但她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學到英語。正因為如此,雖然在閱讀的時候能夠理解許多單詞,但她不敢大聲地把這些詞說出來——很少有人會糾正她的發(fā)音。

經濟背景還影響到交朋友?!澳銜驗橹Ц恫黄鹨恍┵M用而被朋友圈淘汰?!卑栒f,“比如,如果有人說,我們去餐廳吃飯然后看電影吧……你就只能悄悄離開。”

在同齡人談論購*一件200美元的衣服,或者去國外度假的時候,埃爾總是不知道怎樣加入討論。

“那些有錢的孩子,常常意識不到這種談話會讓別人產生什么感受。”他們肯定不是故意的,因為那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,但總會誤傷其他人的自尊心。因為交友困難,埃爾選擇一個人居住,她覺得自己沒法忍受和“特權階層的人”當室友。

有時,課程的設置也會讓貧困生感受到來自上層的“壓迫感”。比如,在最近的一次社會學的課上,教授讓學生們定義自己的社會階層。

“中產。”一個學生說。

“上層?!绷硗庖粋€學生說。

這個議題讓埃爾很不舒服,因此她拒絕參與:“當著那么多同齡人承認你很窮,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?!?

獎學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

曾幾何時,進入常春藤名校是美國精英家庭子女的“特權”。進入新世紀后,哈佛、耶魯和普林斯頓等名校決定改變游戲規(guī)則,給予貧困家庭子弟全額獎學金,每年最高可達5.9萬美元。2021年,19.3%符合條件的哈佛學生獲得了獎學金。

但減免學費只是幫助寒門子弟克服了第一個障礙。“上名校是一場徹底的文化沖擊?!惫鸫髮W二年級學生特德·懷特說。

特德出生在牙*加平原一個工人家庭,父親是位公交車司機。他感覺,哈佛大學不是為自己這種背景的孩子設立的。許多同學在大學一年級開始就創(chuàng)立公司或公益組織,而他們的資源一般都來自父母?!拔覀兊钠瘘c就不一樣?!碧氐抡f。

畢業(yè)之后的去向也讓窮孩子們緊張。名校中的大部分孩子能依靠父母的關系到大公司實習。即使單看個人表現(xiàn),在面試的時候,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會占據(jù)優(yōu)勢,因為他們表現(xiàn)得更加自信和從容。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普遍存在自信問題,他們從來沒見過大公司里的律師、高管或華爾街精英。他們的父母沒有能力帶他們見識職場精英的世界。

有時,特德會懷疑進入哈佛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,盡管他知道,進入哈佛可能讓他遠離父母那樣終日為經濟掙扎的生活。

富裕家庭的孩子無憂無慮地享受著上一輩的各種“福利”時,貧困的孩子卻要時時想著反哺父母。拉美裔學生亞歷杭德羅·克勞迪奧曾經苦惱地對一位富裕的朋友說:“媽媽這幾天問我有沒有余錢,可以用來支付賬單。”他的母親是一位日托中心的保姆,父親是個焊工。

朋友沉默了半晌,不知道說什么才好,最后他說:“我為你感到抱歉?!?

聽到朋友這樣說,克勞迪奧感覺更糟了。

雷娜塔·瑪汀是布朗大學的畢業(yè)生,爸爸是披薩送餐車的司機。學校給她提供了9萬美元的助學金,但她在校園里仍然需要依靠“化緣”度日——因為患有“身份認同焦慮”,雷娜塔去看心理醫(yī)生,學校提供的醫(yī)療保險支付了診費中的大頭兒,但她連15美元的自負部分也承擔不起。“學校認為,十幾塊的‘額外費用’人人都能承擔,但事實是,我們不能?!?

雷娜塔不得不到學校的教會機構申請資金,用來購*課本和回家的車票?!皩で髱椭娴暮軐擂?,”她說,“但我只能反反復復地把自己的故事告訴教授和老師們,否則就沒辦法從布朗畢業(yè)?!?

與原生家庭漸行漸遠

耶魯新生朱莉婭·迪克森每次走進餐廳的時候,漢堡包餐臺服務生都會特別高興:“朱莉婭,你今天想吃點什么嗎?”正在搬箱子的校工也熱情地打招呼:“天氣挺冷的,對嗎?佐治亞女孩?”

朱莉婭在佐治亞鄉(xiāng)下長大,是家中11個孩子中的老二,父母是經營食品攤的小販。如今,她戴著黑邊眼鏡,涂著茄子色的唇膏,看上去已經和從前的那個鄉(xiāng)村孩子大不相同。

朱莉婭記得,幾年前父母第一次開著租來的車到大學來看自己。見到朱莉婭的朋友時,他們非常不自在。他們沒有去拜訪女兒的教授或者導師,卻要求去見學校餐廳的工作人員。

“你們可以幫我照看女兒嗎?”她的爸爸問一個工作人員。

父母對自己身份的定位,如同當初朱莉婭對自己的定位一樣。她有時把自己當作“食品攤的朱莉婭”,有時把自己看成“耶魯?shù)闹炖驄I”,調和這兩種身份非常困難。她的父母也意識到了變化。

讀大學后,朱莉婭只回過兩次家。最近一次回家時,爸爸不無擔心地說:“也許教育正把你從我們身邊越拽越遠。我不希望你因為有我們這樣的爸媽而感到羞愧?!?

藤校里的貧困學生最初可能感覺自己不屬于校園,然而慢慢地,他們會逐漸感到,自己也不屬于原生家庭。 “他們在學校的時候,心心念念想要回家”,布朗大學老師羅莫說,但藤校教育對他們的語言、外表和行為都進行了改造,“他們不再適應從前的生活了”。

艾莉·杜普勒是耶魯大學全球事務專業(yè)的學生,她有一頭紅褐色的卷發(fā),戴著銀色的耳環(huán)。耳環(huán)是她在土耳其*的,那次旅行由耶魯資助。艾莉曾和自己的單親母親住在一輛拖車上,一直住到六年級。后來,她每天需要乘坐單程兩小時的公交車,才能到一所好點的高中上學。

接受采訪時,艾莉正在經歷“經濟危機”?!皩W校資助部門的一張支票還沒到,這兩天有幾頓飯我就不吃了?!?盡管如此,艾莉仍說耶魯給了她一種“經濟安全的錯覺”?!霸谛@里呆的時間越久,我越感到自己不屬于低收入群體。”

艾莉認為自己能更好地融入耶魯是因為她是白人。“一般來說,如果我不主動暴露家庭背景,大家都會以為我和大部分白人孩子一樣,來自上中產家庭,住著郊區(qū)的大房子?!彼€是耶魯滑雪隊的一員——她媽媽在一個度假勝地經營纜車,她可以免費滑雪。

艾莉喜歡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待自己,這讓她覺得,自己可以過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。盡管如此,畢業(yè)仍然迫在眉睫?!拔矣X得自己正在一個梯子上往上爬。如果畢業(yè)了,我會不會滑落回去呢?”

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“擁有權利”

哈佛大學教授安東尼·杰克致力于研究“名校低收入學生”問題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低收入學生能否獲得成功,與他們能否獲得“社會文化資本”息息相關,比如他們是否能和富裕同學一樣,意識到自己“擁有權利”;能否意識到和教授“*關系”的重要性,努力獲得教授的推薦,等等。杰克說,貧困學生經常疏遠教授這樣的“權威人士”,而中產家庭的學生們,很容易就能和“權威人士”形成良好的互動。

有研究表明,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善于向別人請求幫助,因為他們相信資源是向他們開放的,自己擁有使用資源的權利;而貧困學生習慣于自己完成所有事情,因為他們的父母學歷往往不高,不會在學業(yè)上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,所以他們上大學后也想不到,去“寫作中心”這樣的地方要求額外的輔導和幫助。

約蘭達·羅莫是布朗大學新生學院的助理院長。他說,許多貧困學生在考試得C后會痛哭。他問這些孩子:“有沒有去和教授談一談?”得到的答案往往是“沒有”。而富裕的孩子不同,他們即使拿到最糟糕的分數(shù),也敢于去找教授理論。

“我們正在努力改變校園文化,”約蘭達說,“我們要讓學生們都知道,尋求幫助不是弱點。”

缺少資源、缺乏尋求幫助的能力,真會影響學生的畢業(yè)成績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在全美國,作為“家庭第一代大學生”的低收入學生,其本科畢業(yè)率只有11%左右。也就是說,100個窮孩子考上大學,只有11個能畢業(yè)。

但在藤校,這個數(shù)字要高很多,因為大部分經濟壓力被助學金解決了。藤校如今也建立了更多組織,幫助窮孩子找回權利意識。在哈佛和耶魯,98%的低收入本科學生能夠在6年內畢業(yè);在布朗大學,這個比例是91%。

朱莉婭說,她正盡力學習“不再把金錢當作定義自己身份的關鍵要素”。耶魯已經向她展示了這樣一種生活——晚餐的談話不再圍繞過期的賬單展開。她有機會從沉重的日常生活中抬起頭,自由地思考自己的未來。

“金錢是我學著不再去糾結的東西。我把這大學四年視作實現(xiàn)自己夢想的機會?!?

美國《波士頓環(huán)球報》 寒門學子進入常春藤名校之后

免責聲明:文章內容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刪除。
與“寒門學子進入常春藤名校之后”相關推薦

每周推薦




最新文章

熱門高校 更多




聯(lián)系我們 - 課程中心
  魯ICP備18049789號-7

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所有

警告: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