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大學路 > 教育資訊 >正文

校內減負校外增,癥結在哪里?

更新:2020年06月06日 21:30 大學路
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(zhàn)役。面對高考,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,什么時候開始報名?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(yè)有什么影響?什么時候填報志愿?怎么填報志愿?等等,為了幫助考生解惑,大學路整理了校內減負校外增,癥結在哪里?相關信息,供考生參考,一起來看一下吧校內減負校外增,癥結在哪里?

體制內的素質教育與體制外的應試教育離奇地組合在一起,構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圖景。

校內減負校外增,癥結在哪里

學生課外負擔有多重?杭城某小學校長做了個兩會提案調查。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周一至周四,晚上開始參加培訓的占50.0%,甚至20.1%的學生參加2個以上的培訓班。到了周五至周末,沒有參加培訓的僅8.8%,參加2個班以上的占70.9%。

課外班大行其道,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(xiàn)象。課外負擔重到什么程度?以至于,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“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”列為非補不可的“民生短板”。

這么多年,我們一直喊著“減負”“減負”,但事實上中小學生學習負擔越來越重。從1955年7月,教育部發(fā)出新中國第一道“減負令”——《關于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》以來,國家層面已發(fā)布了9道“減負令”,地方出臺的“減負令”更是不計其數(shù)。

在一道道減負令下,學校確實是減負了。孩子們的書包輕了,公辦學校一二年級只有口頭作業(yè),放學時間甚至比幼兒園還早。當我真的相信中小學生被減負到沒有壓力,可以“放養(yǎng)”娃了,我身邊的朋友幽幽地說,等到三年級你就后悔自己當年有多天真。減負只是減掉體制內公立學校的負擔,小升初考民辦中學才是大家擠破頭去搶的。雖然,民辦學校很多年前就禁止通過考試選撥了,但各種名目繁多的變相選拔仍一直在進行中。想要進入優(yōu)質民辦初中,除了四年級以后要求全優(yōu),各種競賽的名次獎狀成了最有說服力的敲門磚。

為了迎合應試需求,課外補習成了一些學生的主餐,學校教育反而被弱化。語文出版社原社長王旭明認為,從教育內部來說,重考試、輕課堂,課上問題沒解決,只好到課下解決,這是各種培訓班盛行的重要原因。減負只是把之前在學校的壓力轉移給了家長,升學的壓力不減,上升的通道不變,減負最終只能變成一句年年都喊的口號。

事實上,比賽的“起跑線”也越來越早。為了能考進民辦小學,幼小銜接補習甚至是奧數(shù)早已在幼兒園開始大行其道。孩子們不是在課外班上,就是在去課外班的路上。中小學教育越來越走入了“減負減負,越減越‘負’”的怪圈,結果是苦了孩子、累了家長、害了老師,富了三班(補習班、培優(yōu)班、興趣班)。

一方面是學校減負后的輕松自如,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的熱火朝天。正如媒體報道,體制內的素質教育與體制外的應試教育離奇地組合在一起,構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圖景。當年一篇《瘋狂的》將偌大的教育培訓市場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,但一次次的報道之后,并未改變教育之現(xiàn)狀。

教育的宗旨、教育的理念、教育的公平性,現(xiàn)如今家長們談起教育來堪比專家,道理誰都懂,但在被裹挾的教育環(huán)境下,如何能做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淡定家長。

課外負擔重成了民生短板背后,被模糊的只能是義務教育的宗旨、公辦學校的功能和*依法行政的責任。教育減負光靠政策的棒喝,顯然遠遠不夠。校外教育培訓熱,主要原因在于優(yōu)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。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,都想減負,但減負的一個前提是能保障在校內給孩子更好的教育,更多的多元化選拔標準。

但問題不僅于此。應當說,近些年來,各地的教育部門為此想出了許多招數(shù),但收效卻很難說。因為,在“望子成龍”、“望女成鳳”的一些家長面前,一切都沒什么用處。因為他們的普遍心態(tài)是,口里抱怨著負擔,但卻期待著自己的兒女能成為人中“龍鳳”。校內減負校外增,根本原因未嘗不是家長在后面推動的。因此,家長有個平和的心態(tài)比教育局的各種措施可能更加管用。

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?guī)淼男葴p負校外增,癥結在哪里?,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!
免責聲明:文章內容來自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刪除。
與“校內減負校外增,癥結在哪里?”相關推薦

每周推薦




最新文章

熱門高校 更多




聯(lián)系我們 - 課程中心
  魯ICP備18049789號-7

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所有

警告:未經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