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大學路 > 教育資訊 >正文

幼小孩子心理脆弱,輸不起怎么辦

更新:2021年08月16日 15:29 大學路

  人們常說:“沒有什么教育比逆境來得更實在”。一個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經(jīng)歷過大的挫折。所以,逆商,即面對挫折、擺脫困境時的反應能力要從小培養(yǎng)。1~6歲是培養(yǎng)逆商的關鍵期,父母應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(yǎng)“輸?shù)闷稹钡木?,尤其下面四大原則要記牢。    幼小孩子心理脆弱,輸不起怎么辦

大學路小編推薦:

2021年高考心理輔導,遇考前焦慮綜合征怎么辦?

2021年高考心理輔導:高考臨近這幾個心態(tài)不要有

2021年考生怎么克服考試時的緊張心理

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將成立國內(nèi)首個臨床與咨詢心理學院

大一新生會遇到哪些心理問題,該怎么解決呢?

  原則一:相信孩子  

  心理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你認定會發(fā)生的事情,總會再三發(fā)生,因為你相信,它才會發(fā)生。比如初學走路的孩子,如果家長[微博]成天擔心他會摔倒,就會在言行舉止中無意識地給孩子灌輸“可能跌倒”的信息,那么孩子就可能總會跌倒的。如果家長換一種思路,給孩子灌輸“媽媽相信你不會跌倒”的信息,孩子往往能順利學會走路。再進一步說,家長不可能為孩子撐一輩子“保護傘”,所以要給予充分的信任,讓他們自己學會堅強。孩子跌倒了不要趕緊去抱起來,或許孩子原本沒那么委屈,可家長一抱反而讓他變委屈。家長要鼓勵孩子站起來繼續(xù)走,讓孩子的潛意識知道,自己跌倒就要自己爬起來,生活中很多事情要自己處理,而不是退縮。    

  原則二:延遲滿足  

  孩子有“不愿輸”、“不想輸”的想法是好事,但“不能輸”或者“輸不起”卻容易使其養(yǎng)成偏執(zhí)型人格,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明白,失敗與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,接納并好好去體驗即可。具體做起來,家長要善用“延遲滿足”,別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,孩子說什么就是什么,讓他們從小就懂得“等待”的意義。當然,“延遲滿足”不是壓制孩子的欲望,更不是讓孩子“只經(jīng)歷風雨,而不見彩虹”,而是培養(yǎng)一種能夠與困難和平共處、同時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。這樣做,還能讓孩子在成長中“去自我中心化”,學會多方面看待事物,才能成為獨立的、會合作的人。  

  原則三:正向疏導情緒  

  孩子在兩歲左右時,自我意識開始萌芽,希望獲得更多關注,將所有喜歡的東西“據(jù)為己有”。3歲后的孩子與同伴交往增多,又學會了爭強好勝。若家長沒能正確引導,往往就會在未能如愿、要求不被滿足時大發(fā)雷霆。可以說,“輸不起”有時源于不能客觀看待自己,所以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。對此,家長要學會跟孩子“共情”,創(chuàng)設情境,讓孩子把壞情緒發(fā)泄出來。共情又稱同理心,是美國著名人本心理學派創(chuàng)始人羅杰斯提出的概念。具體做起來,首先是傾聽,引導孩子把情緒說出來。不要說“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”之類的話,否則孩子可能會為了“討好”家長而壓抑自己的情緒。其次,及時回應孩子的情緒狀態(tài),給予理解和認同。當然,這不等于壞行為也可以被接受,在舒緩孩子情緒的同時,家長要引導孩子懂得社會規(guī)則,養(yǎng)成好習慣。  

  原則四:走出“心理舒適區(qū)”  

  現(xiàn)代家庭往往是大人圍繞孩子轉,過分寵愛導致孩子抗挫折能力變差。家中舒適的環(huán)境讓孩子深陷“心理舒適區(qū)”(指一個人所表現(xiàn)的心理狀態(tài)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,人會在這種狀態(tài)或模式中感到舒適),一旦走出家門,面對不熟悉的環(huán)境和人,就會感到不舒適,應變能力差。因此,家長一方面要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,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觸,建立社會交往能力。另一方面要幫孩子建立團隊意識,鼓勵參加集體活動,灌輸“我是團隊一份子”、“重在參與”等心態(tài),而不是“那是別人的事,與我無關”之類的消極想法。


免責聲明:文章內(nèi)容來自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刪除。
與“幼小孩子心理脆弱,輸不起怎么辦”相關推薦

每周推薦




最新文章

熱門高校 更多




聯(lián)系我們 - 課程中心
  魯ICP備18049789號-7

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所有

警告: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